近年來,松桃積極融入文旅產業發展大局,錨定創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區以及打造“銅仁東部文化旅游中心”的戰略目標,以苗王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以生態資源為基礎、以文旅融合為依托、以旅游富民為核心,探索出一條以文旅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新路徑。
苗王城風光
突出一個定位,抓牢“兩線一點”布局
(資料圖片)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明確國家生態文化旅游勝地、貴州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苗族文化旅游首選地和銅仁東部文化旅游中心的發展定位,科學謀劃,精心布局,全力推進。
潛龍洞景五彩繽紛
高品質布局,高水準規劃,高層次推動。構建以“東部苗王歷史文化古城為東線”“西部潛龍洞風景名勝為西線”“盤石紅石林奇觀為中點的“兩線一點”文旅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布局。形成多區銜接、相互融合的規劃體系。按照全景、全時、全業、全民要求,把3400平方公里的縣域國土作為一個全域生態、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的鄉村大公園來整體規劃、建設和管理,培育做大“錦繡黔松·生態圣地”文旅品牌,構建“處處是景、時時見景、觸景生情”的鄉村旅游印象。
盤石紅石林
突出兩個融合,做活“旅游+”文章
文化與產業的珠聯璧合,保護與傳承的相得益彰,是文旅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一方面,將發展文旅產業與弘揚本土文化融合。
“旅游+苗族文化”凸顯縣域特色。以建設傳承苗族文化引領區為目標,深入挖掘弘揚德政文化、德孝文化、德商文化,培育發展苗族文化實體產業,舉行苗族絕技展演,苗族文化旅游品牌不斷提升。
民宿老寨全景
“旅游+巫文化”彰顯民俗風貌。充分利用苗族地區秀美的自然景觀和淳樸的風土人情,大力開發民族風情旅游。在正大苗王城建立民俗博物館,展示苗族服飾等銀飾產品;在苗族村寨傳承基地,培育非遺傳承人;開展苗族花鼓、苗族對歌、苗繡等傳統習俗,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深受游客青睞。
“旅游+傳統村落”厚積人文底蘊。建設古色鄉村。立足資源稟賦,注重功能提升,利用小桃園、石頭巷、大灣苗寨等古村落,因地制宜優化農村房屋、街巷風格風貌,塑造和留住特有的地域環境、區域特色、建筑風格等“鄉愁”基因,發展鄉村旅游,創成中國傳統古村落17個,吸引廣大游客打卡。“旅游+文物保護單位”建設韻味鄉村。收集木雕、土陶、農耕用具、戲曲服飾等文遺產品1000余件,成為全縣開展文遺傳承展示和戲曲培訓、教育研學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將發展文旅產業與建設美麗鄉村融合。一批最美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讓游客找到心中的“根”。
普覺茶園風光
“旅游+星級鄉村旅游區(點)”建設活力鄉村。大力實施“景區帶村”旅游帶動示范項目,探索以村為單位組建旅游專業合作社、旅游企業,發展農家樂、林下樂、民俗飯店、風情客棧等鄉村旅游,打造正大長征村極限運動體驗、盤信大灣村民宿、烏羅桃花源生態養生等,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突出三大創新,完善旅游要素配套
堅持軟硬齊抓,補齊要素短板,助力文旅產業提質升檔。
集團化統籌景區建設。成立全域旅游工作指揮部,整合多個部門力量齊抓,以主要領導、最強力量抓全域旅游,推動旅游發展由部門專抓向黨政統籌轉變,推動旅游產業由“官辦旅游、大包大攬”向“官民結合、市場先導”轉變,形成齊抓共管、全域發展的大旅游格局。
冷家壩碧水青山
市場化推進景區項目。成立松桃文旅集團,市場化推進景區開發、經營、建設和管理。全縣擁有4A級旅游景區1家、3A級旅游景區2家。
最美大沿村
鏈條化完善景區配套。實施“七來”行動,配套完善旅游“六要素”,新建旅游廁所、生態停車場等設施49處、賓館酒店21家。推出尋根朝圣、休閑娛樂、文化研學、探險尋秘、美食養生、紅色文化六大精品旅游線路,開發形成以“游苗王城、看苗族絕技、聽苗族對歌、吃苗族飯、住苗族民宿、浴太平河、登紅石林、探潛龍洞、賞苗族風情、覽黔東草海”為重點的旅游體系,旅游周邊風光和山水休閑健身游、石林地質奇觀科普游、古寨文化觀光游、田園風情游等特色游。
突出四個共享,延展文旅振興功效
堅持一切以人民為中心,將文旅發展的成就惠及全縣廣大人民。
共享基礎便利。緊緊圍繞“兩線一點”布局,將發展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有序推進“一中心五片區”示范工程,編制“多規合一”村莊,提質改造農村旅游公路123公里。
桃花源畫廊
共享產業紅利。始終把旅游作為推動農民增收、助力精準幫扶、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帶領更多群眾參與旅游發展,共享產業紅利。桃花源依托十里畫廊、省級民族文化村響水洞等文旅資源,升級潛龍洞、飛靈山、紅石林、黔東草海等旅游項目。
共享生態純利。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行荒山造林、通道綠化、水岸綠化、種苗基地建設、退耕還林系統治理,打造“生態松桃 醉美苗鄉”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讓林地成為一道美麗風景線,實現“賣木頭向賣風景”轉變。
黔東草海
共享人才福利。緊緊抓住“聚集”和“培養”兩條途徑,通過直接引才、專家薦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廣大招引高層次文旅人才、鄉村文化能人、文藝愛好者來松創業就業,涌現一大批優秀鄉土文化人才,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智力支撐,點燃鄉村文化藝術之光。(楊智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