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讀懂“每次地鐵出行都是調研之行”中的秘訣
5月30日早上9點,成都軌道集團調研組一行,搭乘成都地鐵1號線,就“深化運營服務品質提升,打造人民滿意軌道交通”這一課題開展第6次現場調研。該集團一名領導表示,“我們自己也是地鐵乘客,只要用心觀察,每一次‘地鐵出行’,其實都可以是一次‘調研之行’,都能或多或少發現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據《四川日報》5月31日報道)
每次“地鐵出行”都是一次“調研之行”,顯現出對調查研究的正確認識和自覺開展調查研究的積極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相比之下,為什么一些地方的調研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上卻無人喝彩,甚至為群眾所詬病?為什么一些單位今天調研、明天調研,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卻長期存在?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些人沒有把調查研究當成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和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沒有把調查研究當成事關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而是將其當成上級交辦的一項任務,為調研而調研,為“過關”而調研,缺少自覺性和積極性。
認真詢問乘客,聽取大家意見,了解乘客所需所求并及時作出回應,今年4月以來,已經對線網運行圖優化調整5次,通過多種形式改善乘客出行體驗……“地鐵出行”與“調研之行”的有機結合,為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了鮮活經驗。
采取“地鐵出行”,調研人員就能以乘客的視角發現問題、看待問題,還能以乘客的身份感受地鐵運行中的方方面面,更能夠近距離接近其他乘客,聽到原汁原味的意見和建議,有利于為解決問題提供方案辦法,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這種深刻的體驗,坐在辦公室里無論如何也得不到;這種全面的了解,光憑想象、只看材料無論如何也得不到。要改變一些地方坐著車子轉、隔著玻璃看的“淺調研”,預設結論、按需求證的“假調研”,以及種種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最根本的就要拿出這樣的態度和辦法,真正深入基層,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現場看、當面聽、直接問。同時,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也要到困難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發現問題;既要看“門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各方面實情,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
“蹲下去才能看清螞蟻。”這是焦裕祿對自己調研實踐的總結,也提出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方法。“地鐵出行”與“調研之行”的有機結合,為“蹲下去看螞蟻”作出了生動解讀。期待更多人以這一方法察實情、獲真知、收實效,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下去,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周丹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