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夜,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到達北京,并發布微博。不少人感嘆,又來一位科技大佬。蘋果CEO庫克、高通CEO安蒙、三星掌門人李在镕、特斯拉CEO馬斯克……細數一下,今年以來,跨國科技巨頭頻頻訪華,名單還真長。
跨國科技巨頭頻頻訪華,展現了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面臨極大不確定性,新冠疫情、高通脹、烏克蘭危機、金融領域動蕩等不利因素,帶來了持續不斷的挑戰。世界經濟前景黯淡,中國經濟成為難得的亮點。
從軟環境看,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又有超大規模的消費市場,為中外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貿促會5月30日發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97%的外資企業對去年四季度以來中國政府出臺的外資政策評價為“滿意”以上,超七成受訪企業表示在華產業鏈布局將維持現狀或將對在華產業鏈進一步本土化。
從硬實力看,中國有成熟、完整、高效的工業生產體系,制造業規模已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中國有世界最大規模的科技人力資源,工程師數量約占全世界1/4,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相當于美國、歐洲、日本和印度的總和。中國有強大的創新支撐發展能力,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2022年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繼續排名首位,占全球申請總量的1/4以上。
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環境,無論是消費市場還是產業配套,對跨國科技企業來說,中國都是無可取代、難以放棄的合作共贏之地。
跨國科技巨頭頻頻訪華,也體現了美國“脫鉤斷鏈”行為的不得人心。
美國自2018年起就推動對華“脫鉤斷鏈”,采取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限制中國企業赴美投資、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等種種措施,企圖抑制中國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幾年過去,美國“脫鉤斷鏈”并未達到預期效果,損人害己的同時,破壞了國際經貿秩序,損害了各國企業利益。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3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其目前追蹤的44項技術中,中國的全球領先優勢擴大到37項,涵蓋國防、太空、機器人、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先進材料和關鍵量子技術等領域。美國商會發布報告稱,與中國脫鉤將使美國投資者每年損失250億美元資本收益,美國GDP因此損失最多高達5000億美元。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面對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等不利因素,中國以實際行動向世界分享中國市場機遇,積極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在世界經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科技巨頭頻頻訪華,顯然不是個別人的一時沖動,而是眾多跨國企業經過慎重觀察和投資實踐,不約而同對中國經濟投下的信任票和支持票。期待彼此間的理解、尊重與合作,推動全球科技創新,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
作者: 佘惠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