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醫學界
導語:李聞主任常常對團隊強調,不能只關注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尊重人,治病目的是為了救人,要尊重患者身心兩個層面的需求,重視患者尊嚴,這樣才能做到以患者為中心。
一年前的6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工作了30多年的消化科副主任李聞,加入了和睦家,擔任和睦家北京區域及深圳和睦家大內科主任兼消化科主任。
(資料圖)
他揣懷一個夢想,就是建立一個由傳統消化內科醫生和腸胃外科、肝膽胰外科醫生共同組建的新型的消化科室,打破內外科的區隔與壁壘。患者只需就診這個平臺上,內外科醫生根據需要可以聯手診斷患者病情,決定并執行內科或外科或內外聯合的治療方案,省卻患者反復多科室奔波看診的煩惱。
如今,加入和睦家近一年了,李聞主任的理想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目前包括北京和睦家醫院、新開設的北京和睦家醫院東城院區、深圳和睦家醫院在內的和睦家微創消化中心已初具成果。在他的設想中,隨著和睦家微創消化中心的發展,未來將創建4個亞中心,涵蓋兒童、成人、老年人和孕產婦,形成覆蓋全人群的消化系統疾病診療新模式,重新定義以“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
以患者體驗為目標 創新消化病診療模式
以患者為中心,首先要以患者體驗為目標。
為此,李聞主任領導下的微創消化中心不斷創新診療模式,帶給患者創傷小、恢復快且就醫成本相對較低的醫療。
北京和睦家的微創消化中心打破了內外科的界限,除了開展消化系統的常規檢查、內鏡下的治療項目外,還能開展微創外科治療,如達芬奇機器人手術、腹腔鏡下手術等。此外,在內外科醫生的雙鏡聯合下,還打破了過去單獨胃腸鏡或腹腔鏡下的醫療禁區或盲區。
2022年初,李聞主任為一位4歲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實施了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為避免胰膽管穿孔等突發狀況,術中小兒外科醫生全程護航,手術順利進行。
小兒外科張欽明主任表示,在此前的工作經歷中,幾乎沒有專業醫生做ERCP,遇到這樣的兒童患者,基本都是做外科手術。
“所以外科醫生非常愿意與我們合作,微創消化中心第一個亞中心就設在小兒外科,通過與我們合作,他們更能體會這種醫療理念給患者帶來的益處。”李聞主任說。
在李聞主任新的內外科聯合醫療理念下,過去需要開刀做復雜手術的患者,現在可能不用做手術了,最終讓患者獲益,這也是微創消化中心成立的目的。
比如出生后頻繁吐奶的先天性幽門括約肌肥厚的新生兒,傳統治療方式需要開刀或腹腔鏡下手術切開肥厚的括約肌以減輕阻塞,而這對幾個月大的嬰兒來說是很大的創傷。李聞主任和小兒外科醫生聯合,可以用胃鏡切開括約肌,從而達到與外科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
“和睦家醫院微創消化中心對急性闌尾炎的治療方式,也深刻體現了這種醫療理念。
手術切除闌尾是中國醫療中對急性闌尾炎的主流治療方式,在北京和睦家醫院,李聞主任成功開展了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技術(ERAT),不僅為患者保住了闌尾,術后患者恢復更快,疼痛更小,還避免了闌尾切除術后可能出現的腸粘連、腸梗阻、傷口感染等并發癥,皮膚也不會留下手術疤痕。
2022年,一位30多歲的年輕女士因急性闌尾炎來到北京和睦家醫院。當晚,李聞主任采用ERAT為其進行了急診治療,將堵在闌尾腔內的糞石取出,引流出膿液并將闌尾沖洗干凈,最后連支架也不用放。術后患者醒過來第一感覺就是疼痛消失了,第二天早上便出院,完全沒有影響當日的活動計劃。
相比傳統切除闌尾術,ERAT醫療費用也更低,可幫助患者降低就醫成本。
多方打破內外科界限 重新定義優質醫療
以患者為中心,還要從身心多需求上帶給患者更好的醫療。
和睦家醫院微創消化中心在技術和服務兩方面都打破了內外科界限,兩者的突破,實現了李聞主任一直以來“醫生圍著患者轉”的醫療理想,重新定義了優質醫療。
李聞主任認為,在和睦家醫院的微創消化中心,真正實現了醫療的“私人定制”,在這里,不管患者得了什么階段的消化系統疾病,都不需要再跑其他科,真正實現了以患者為中心。
從2022年6月27起,北京和睦家醫院根據病人需求開出了聯合門診,由李聞主任和胃腸外科及肝膽外科醫生聯合出診,內外科聯合為患者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例如腸道息肉,傳統治療中,一公分以上往往就要住院,不僅等床周期長,病人還至少要做兩次令人生畏的腸鏡。而在和睦家醫院的微創消化中心,腸鏡檢查中如果發現息肉,只要是能夠內鏡下直接切除的,都會一次解決問題,不讓病人做重復檢查。切除之后如果病人沒有別的問題,可以不用住院直接回家,也節省了醫療資源。
李聞主任常常對團隊強調,不能只關注疾病,更重要的是要關注人,治病目的是為了救人,要尊重患者身心兩個層面的需求,重視患者尊嚴。
在和睦家醫院微創消化中心做胃腸鏡的病人麻醉蘇醒后,會發現自己身上蓋著一層保暖的毛毯,護士會過來詢問是否需要補充些什么食物或飲品。李聞主任說:“病人做腸鏡前一兩天都不敢吃太多東西,加上做腸道準備時反復腹瀉,做完腸鏡后應該已經饑腸轆轆了,這時候如果病人沒有治療的禁忌,我們會給病人準備好飲食,讓病人在和睦家醫院有不一樣的胃腸鏡診療體驗。”
李聞主任表示,和睦家的微創消化中心是個開放的平臺,能夠滿足患者治療時間、住院條件以及所需醫生級別等需求。和睦家醫院的另一大優勢就是與國內外醫療機構合作很多,可以提供不同需求的醫療服務,患者基本沒必要進行跨國醫療。”
“內外兼修”多面護航患者 創新團隊組建機制
以患者為中心,需要打造一只強大的醫療團隊。
除治療理念和技術外,微創消化中心的醫生團隊組建也遵循從患者需求出發,進行創新,即醫生需要更多面的專業能力。目前中心已有9位能力多面且各有專長的醫生。與李聞主任一起加入和睦家醫院的王贊滔同樣是一位“內外兼修”的醫生,先后獲得了外科副主任醫師及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職稱,掌握外科和消化內科相關疾病的診療技術。擔任中心副主任的劉繼喜醫生,師從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孫鋼教授,在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和內鏡治療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微創消化中心的理念得到了北京和睦家醫院領導和外科專家的高度認同和支持。見證并參與了和睦家全部發展歷程的和睦家北京與深圳地區總經理盤仲瑩,對醫學的發展趨勢始終具有遠見卓識,她積極協調并促成了微創消化中心的成立和發展。
和睦家北京區醫療副總監朱剛主任,是中國最早一批開展單孔腹腔鏡的微創外科醫生之一,他也非常認同打破內外科界限的理念。現任北京和睦家醫院大外科主任的王德凱教授(Derek O"Reilly)以及副主任劉競醫生,則都已經與李聞主任形成了默契配合,從去年開始就推出了內外科聯合門診,為有需要的患者服務。
有了院長的支持,內外科醫生的密切配合,加上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微創消化中心從北京和睦家醫院起步,并逐步在和睦家醫療集團內部復制推廣。李聞主任介紹,新建立的北京和睦家醫院東城院區和深圳和睦家醫院也都將秉持這一理念建設微創消化中心。
北京和睦家醫院微創消化中心新的醫療模式和理念不僅提升了診療能力,也得到了患者的歡迎和認可。李聞主任稱,最近一年來,北京和睦家醫院微創消化中心開展的手術數量和種類都比過去增加了很多。“過去的疑難手術病人都要轉到大型公立醫院進一步治療,或者請外面的專家過來,但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不再有了。”
加入和睦家后,李聞主任更積極推進非公醫療發展。作為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常委,一直致力推進 “中國非公消化內鏡培訓基地(中心)”的籌建和驗收等工作。
李聞主任希望,他從公立醫院到非公醫療機構后,也能夠為非公醫療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扭轉公眾的一些刻板印象,讓私立醫院真正與公立醫院形成互補,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