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5月5日,剔除配套融資和收購資產,今年以來發布定增終止公告的上市公司已有32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9%。多公司公告終止定增,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再融資正逐漸步入買方市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個人以為,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再融資是上市公司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通過再融資,上市公司能夠投入新的項目,能夠緩解資金困境,減輕財務負擔。也有上市公司通過再融資開展收購,實現做大做強,更好地回報其股東。可以說,再融資在上市公司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方式有多種,包括配股、發行可轉債、公開發行與非公開發行(即定增)等。非公開發行由于存在程序簡單、費用低廉、易于成行等多方面的特點,因而成為上市公司的最愛。從歷年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結果看,定增融資往往占據絕對的比例。
【資料圖】
整體而言,32家公司終止定增的原因亦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證監會的批文或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股東大會決議失效。根據規定,上市公司定增融資應在證監會核準之日起的12個月內完成發行工作,否則,批文將失效,上市公司也將失去發行股份的資格。上市公司董事會或股東大會的決議亦有一定的有效期,過期將作廢。終止定增的上市公司中,為數不少都是由于批文或決議失效,而不得不發布終止定增的公告。
其二,監管部門刨根問底式的問詢,讓少數上市公司打起“退堂鼓”。32家公司中,有25家是主動撤單的,其中不乏有交易所嚴格問詢的原因。比如針對某公司的定增審核,深交所要求該公司對募投項目是否屬于淘汰類產業、是否存在重復建設、是否存在夸大誤導性陳述等問題進行詳細說明,最終導致該公司主動終止定增。
此外,因無法取得預期收益,有上市公司主動叫停再融資計劃,像永鼎股份即是如此。也有的上市公司或董事長存在違規行為,而不得不終止再融資計劃。
整體而言,32家上市公司終止定增再融資,或因難過“審核關”,或因難過“市場關”,或因難過“監管關”。但其中,再融資正逐漸步入買方市場也是個中的重要因素。
上市公司定增曾經歷了火爆期,只要參與定增必獲利豐厚幾乎成為期間的“潛規則”,也導致市場上有專門參與定增的公司出現。但是,隨著掛牌公司越來越多,啟動定增融資的上市公司也越來越多,參與定增被套,甚至出現巨額虧損的狀況也開始出現。這既對定增參與方提出了相關要求,與此同時,也對啟動定增的上市公司是一種考驗。
相對而言,頭部企業、質地較佳且業績與成長性不俗的企業,其定增股份往往會受到市場的追捧,最典型的案例莫過于寧德時代去年的定增。雖然其發行價格高達410元,但仍然出現一票難求的盛況,大資金、大機構對該公司的定增趨之若鶩。而那些市值較小、流動性偏弱,又沒有什么概念與題材支撐的上市公司,如果再疊加業績下滑或虧損,其再融資對投資人就缺乏吸引力,遭到市場的揚棄,最終導致再融資失敗并非沒有可能。
目前滬深股市、北交所已全面步入注冊制時代,隨著上市條件更具包容性,上市公司數量邁上新的臺階將是可期的。上市公司數量的增長,對于再融資的需求無形中會上升。對于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而言,也意味著投資者擁有更多的選擇,再融資步入買方市場將是大勢所趨。此時,上市公司再融資比拼的將是質地、業績與成長性等。質地較好的再融資仍然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而質地較差的上市公司,其再融資或步入越來越難的困境。
反過來講,也凸顯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性,也將倒逼更多上市公司從提高質量上做足文章。否則,失去了再融資的支持,對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經營、投資活動等多方面會產生重大影響,甚至不排除因之瀕臨退市的命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