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減持新聞引發光伏板塊集體震蕩,光伏組件廠商的好日子要到頭了嗎?
近日,天合光能發布減持公告,公司股東興銀資本擬減持不超過上市公司5.23%股份,公告后首個交易日,天合光能股價大跌16.34%,單日市值蒸發超過百億。
面對股價波動,天合光能迅速推出了上市以來的首個回購計劃,擬回購不低于3億元且不超過6億元的公司股權。然而,回購計劃沒能起到阻止下跌的效果,公司股價還是繼續一路下行。
(資料圖片)
如果單從經營業績看,天合光能一季度的業績表現非常不錯,公司單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增長225.4%,創下了歷史新高。
就減持本身而言,也不過是資本市場中一個較為普遍的正常行為。但結合近期關于光伏產能過剩的探討,天合光能股東的減持時點就顯得十分敏感。
究其原因,當下投資者關注的核心問題,還是對光伏行業供需失衡的擔憂。
從根本上說,光伏產品價格下跌的背后,本質上還是市場供需關系的轉換。以硅料為例, 2023年年內,大部分機構對國內硅料的產能預計都在200萬噸左右;但按照業內預測,今年國內硅料的總需求可能只有110萬噸上下,行業階段性產能過剩的情況十分突出,所以硅料價格的下跌在所難免。
和硅料相比,組件行業的產能投放其實也存在過剩。目前,國內預計的2023年組件需求大概是330GW到470GW之間。但按照此前隆基創始人李振國預計,今年年底國內組件的落地產能可能要超過700GW,明年甚至有可能達到1000GW,組件行業同樣面對短期大量過剩問題。
供需失衡引發的外在表現,就是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跌。自年初以來,光伏上游的硅料、硅片先后經歷了價格大“跳水”,硅料價格直接腰斬,硅片下跌近60%。最近,TCL中環公布了最新的硅片報價,公司182尺寸的P型和N型硅片均較前次報價下調了24%。此前,隆基的p型硅片降幅更是超過了30%;同時,硅料價格則是跌穿11萬元/噸,再下一個臺階。
在此背景下,市場難免擔心組件價格還能強撐多久。
此前,與上游相比,組件環節因為更貼近終端,所以在價格方面反倒獲得了更多支撐,甚至由于上游硅片環節大幅降價導致成本下降,組件公司在一季度還實現了更多的利潤釋放。但隨著上游持續降價,組件報價也開始松動。例如,最近有招標數據顯示,6月首個光伏組件招標價已降至1.42元/W,較5月報價下降約13%。
結合近期多位行業大佬的言論,光伏行業儼然已進入產能過剩階段,行業即將迎來新一輪大洗牌。誰能熬到最后?在行業格局未定之前,恐怕沒人敢輕易下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