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一汽奔騰轎車有限公司(下稱“一汽奔騰”)公布了一個增資項目,擬通過不超過3%的公司股份引入外部投資者,募集不低于1.65億元的資金。這意味著,目前一汽奔騰目前的估值約為55億元。截至今年5月底,一汽奔騰的凈資產為16.57億元。
奔騰品牌早在2006年就已創立,此前一直隸屬于一汽轎車,是中國最早一批自主品牌之一,曾憑借的一汽馬自達的合資反哺和國企背景紅極一時,但后來也因為產品老舊、創新不足等原因逐漸沒落。2019年6月,一汽奔騰因一汽轎車重大資產重組事件獨立出來,此后因連年虧損,依舊只能靠全資股東一汽集團不斷“輸血”。
此次增資項目也是自一汽奔騰公司自成立以來,首次計劃引入外部投資者。有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是一汽奔騰為轉型新能源所進行的一次新嘗試。
(資料圖)
三年多巨虧超百億
很多背靠大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都不賺錢,奔騰也并不例外。一汽轎車曾發布公告稱,以奔騰品牌為主的自主板塊業務已經連續多年虧損。
此次增資項目首次詳細地披露了一汽奔騰的主要財務指標數據。2020年~2022年,一汽奔騰營業收入分別為85.53億元、60.16億元、60.34億元,相對應的凈虧損分別為48.6億元、37.58億元、20.97億元。今年前5個月,一汽奔騰營業收入為28.38億元,凈虧損近10億元。
在過去近3年半的時間內,一汽奔騰累計營業收入為234.4億元,累計凈虧損高達117.1億元,凈利率高達-50%。這粗略意味著,一汽奔騰每賣出一輛車,幾乎要虧掉車價的一半。
長期虧損的背景下,2020年,一汽奔騰出現了資不抵債的情況,當年所有者權益為-24億元。對此,一汽奔騰股東只能持續向其“輸血”。據企查查信息,2020年3月,一汽奔騰注冊資本從5000萬元增至16.275億元,今年4月再次增至60.275億元。
但在持續“輸血”后,一汽集團顯然對一汽奔騰的成績并不滿意。在今年初公布的2022年“成績單”中,一汽集團僅用“奔騰品牌調整提速”一句話來概括一汽奔騰過去一年的業績,對后者的銷量則是只字不提。
數據顯示,一汽奔騰在獨立之前銷量就已不斷走低,2019年是一個“小陽春”,全年銷量回升到10萬輛以上,達12.05萬輛;2020年全年銷量又大幅下滑至7.32萬輛;2021年銷量進一步下滑至6.76萬輛。2022年,一汽奔騰雖然年銷量回升到7.44萬輛,但卻是依賴一款針對B端市場的新能源車型——奔騰NAT。
不過,一汽集團依舊計劃加碼一汽奔騰。一汽集團在增資項目中承諾,擬通過非公開方式同步參與本次增資,增資金額約為40億元;另外,一汽集團成員企業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也擬以非公開協議形式同步對一汽奔騰進行增資,增資金額約為10億元,增資價格與外部投資方形成的價格一致。
對于一汽奔騰增資項目是否有意向投資者出現,該項目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還不方便透露。
借力新能源“自救”
一汽奔騰曾嘗試“自救”,近年來多次發布新品牌LOGO、品牌戰略和進行高層調整。有知情人士今日向記者表示,一汽奔騰此次增資項目正是為轉型新能源所做的一次嘗試。
2017年,徐留平一上任一汽集團董事長就決心做大自主品牌,奔騰品牌就是改革對象之一。2018年,奔騰發布全新品牌發展戰略,正式啟用全新設計的奔騰新LOGO“世界之窗”,并推出了“T”系列SUV產品。
2021年,在奔騰品牌成立15周年之際,一汽奔騰再次發布全新品牌戰略,并立下了非常激進的銷量目標,即2023年實現30萬輛、2025年達到60萬輛挑戰100萬輛。 同時,一汽奔騰還提出,2023~2025年,以每年兩款以上全新車型的推出速度,完成8款傳統能源產品,以及5款新能源產品的布局。
此時,中國車市動能正在快速地向新能源汽車轉換,而在新能源轉型方面,一汽奔騰卻已經慢了一步。目前,一汽奔騰在售的新能源汽車僅有兩款,一款是面向C端、售價在20萬元左右的2020款純電SUV奔騰E01,另一款則是瞄準B端市場的奔騰NAT。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奔騰E01累計銷量為0,基本上“名存實亡”,目前一汽奔騰有銷量的新能源汽車只有奔騰NAT,前5個月累計銷量為11532輛。
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一汽奔騰副總經理盧宇向媒體表示,公司將加速轉型新能源,未來會逐漸放緩燃油車業務的步伐,但會開發混動、增程式車型。
在此背景下,一汽奔騰希望引入外部投資者加快新能源轉型。在遴選方案中,一汽奔騰寫道,意向投資方的業務背景與一汽奔騰業務發展有較強協同性、互補性,并能為一汽奔騰在資金、市場資源、產業鏈延伸等方面提供較多支持的優先。
另外,此次一汽奔騰增資項目募集資金,也將主要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助力新能源汽車研發與市場推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