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邊大學發布公告,決定清退該校不符合規定的136名研究生,其中博士14人,碩士122人,引起了輿論關注。
清退和研究生兩個詞掛鉤,總會讓人扼腕嘆息,畢竟,研究生“十年寒窗苦”“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辛辛苦苦獲得入學深造的機會,一旦被清退,或許會前功盡棄。
清退不合規研究生,是高校為了加強研究生培養的一種舉措。在強調高校教育、培養新時代合格人才的背景下,嚴把研究生畢業出口的新聞越來越多。早在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就曾一口氣清退307名不符合規定的研究生;今年,廣州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也接連出手,對不符合標準的學生進行清退處理。
其實,清退不合格的研究生,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一部分。一方面,許多學生因為就業、出國等因素無法繼續完成學業,本該及時清退;另一方面,個別人不愿專心于學業,心存僥幸,試圖蒙混過關,無法達到研究生畢業標準,自然也應在清退范疇之中。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符合新時代需求人才的重擔就落在了高等院校身上。這種背景下,清退不合格研究生是一種嚴控學風學紀、嚴肅學位授予制度權威的表現,同時也是對那些想混日子、蒙混過關的學生的一種警示。
今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要求各校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和學業考核。其目的在于實現高校嚴進嚴出,確保人才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一系列的文件,給了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底氣。客觀來說,過去許多高校的確對清退研究生工作比較謹慎、心存顧慮,擔心學生無法畢業或導致負面影響,清退工作中盡可能的“小心謹慎”。此次政策出臺,高校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才能輕裝上陣,規范研究生培養管理,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
此外,高校應該嚴格執行研究生全流程標準的培養,解決現存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制度性問題。建立標準化、專業化、制度化的人才培養管理體系,為符合專業水平、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塑造一個良好環境,造福學子、造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