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天津市雜技團的演員們通過一條短視頻把文物演“活”了。歷史文物搭配巧妙創意和高超技藝,收獲一片贊聲。
視頻中,演員們演得活靈活現:“擊鼓說唱俑”憨態可掬又略帶俏皮,“雜技俑”倒立后翻令人叫絕,“散花飛天”綢帶斑斕、姿態優美……專業雜技演員以頂壇子、柔術、倒立、空中吊床等項目展現了復雜奇特的文物造型,也展示了演員們高超的技藝。
天津市雜技團團長劉軍向記者介紹了視頻的拍攝過程:“我們希望視頻拍出來既好玩兒又貼合主題,所以大家根據一些文物造型,結合團里現有的節目進行編排,同時以輕松、活潑、風趣的風格呈現出來。經過精心的前期準備,視頻拍攝利用一個中午的時間就完成了。”
文物擁有深厚底蘊,雜技擁有千年歷史,“文物+雜技”讓這段視頻充滿文化氣息。而從演員身邊凌亂飛來的道具、反彈琵琶造型中以掃帚充當琵琶等“小設計”,也給這段視頻增添了風趣幽默,讓人在輕松愉悅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許多網友發出“被可愛的歷史文物吸引了”“讓文物都有了靈魂”這樣的感嘆。
視頻中,天津市雜技團演員鄭瀅演繹了兩個敦煌壁畫造型。此前,鄭瀅演繹的冬奧會體育圖標就受到網友歡迎,此番再次“出圈”,又給了她以雜技創作視頻的動力。
借助時下流行的短視頻推廣雜技藝術,這是很多雜技人的心之所想。劉軍表示:“做視頻要以內容為王,要富有文化內涵,這樣才更有生命力。目前我們計劃制作科普類內容,宣傳雜技本體藝術。雜技有很多品類,有的比較年輕,有的歷史比較長,我們講雜技的歷史,講其演變的過程、蘊含的故事。雜技背后有很多文化內容,把這些內容挖掘出來,并以現代的表現形式呈現,這樣的科普好玩兒、好看,能夠寓教于樂。”(劉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