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華儀1月6日盤中現最低2.53元/股,創2019年12月26日“被ST”后的新低。需要注意的是,ST華儀在2019年12月24日股價還曾漲停,但隨后就突然宣布了控股股東未在承諾期限解決違規擔保及資金占用問題,公司股票將“被ST”,導致股價復牌后一路跌停。實際上,早在一個月前ST華儀就提示過相關風險,但仍有投資者面對漲停表現得非理性,導致踩雷。
現在的投資者對于價值投資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同時對于一家上市公司是否“被ST”處理的價值判斷也非常清晰。ST華儀從“被ST”前到“被ST”后,股價在第6個跌停板才能止跌,“被ST”的理由也不是新鮮事,公司已經提示過投資風險,那么在“被ST”之前之后,差別到底在哪里呢?
有些投資者對于公司大股東占用資金問題得以解決抱有希望,而“被ST”則表明這種希望破滅,于是有了6個跌停板。當然,可能是在“被ST”之前,部分投資者并不清楚ST華儀是否存在問題,只是看到股價漲停于是跟風買入,而到了“被ST”之后,投資者都知道了公司是問題股,于是開始拋售股票,股價連續跌停。
然而,不看公司基本面就買股票的投資者肯定只是少數,還有一部分投資者踩雷ST華儀的原因則是僥幸心理。投資者在公司“被ST”之前之后都知道公司存在問題,只是在“被ST”處理之前,心存僥幸,認為股價上漲說明主力資金正在其中運作,雖然公司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由于有大資金做莊,所以問題并不會真的爆發,至少在他們自己出逃之前不會爆發。所以投資者認為可以利用這一時間段進行投機炒作。
這意味著,投資者在股票“被ST”前,忽視了問題股的投資風險,而在股價“被ST”之后,投資者遇到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瞬間一致的買單轉變為一致的賣單,“多殺多”引發了一路跌停。
所以本欄說,ST華儀“被ST”前后的巨大反差正是因為投資者對于問題股風險的漠視,投資者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公司存在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才會在股價持續跌停過程中受損。
另外,問題股被立案調查的風險也明顯大于一般的上市公司。仍以ST華儀為例,在2019年12月26日,公司還曾收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這也是導致公司股價后續連續跌停的重要因素。
對于問題股而言,它們的估值基本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投資群體也發生了變化。諸如,機構投資者以及一些追求穩健的大型投資者都不會把問題股作為布局的標的,這也導致問題股的流動性會遠遠小于普通股票。尤其是當問題股再度爆雷的時候,由于流動性的缺失,問題股的跌幅將可能很大。
本欄建議投資者,價值投資有兩面,一是堅持買入好的公司、有成長的公司、未來會更好的公司;另一方面就是回避風險,躲開已經很爛的公司,躲開將會變得很爛的公司,躲開股價已經高于真實價值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