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味越來越重,距離春節的臨近,大盤似乎也開始加劇震蕩,滬指周三回落37.91點,跌幅1.22%,這樣的走勢引發投資者對過節持幣還是持股的關注。
其實這是個在股票市場存在超過20年,每至長假來臨前都會困擾投資者的問題,核心是一個,面對長假如何操作才能收益最大化。每位投資者都會有不同的選擇和判斷,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選擇賣出股票,退出股市轉向投資理財,這主要是基于能在7天的長假期間獲得一定的理財收益,實現人閑錢不閑。
筆者認為,這種操作并不適合普通投資者。首先,7天的理財收益非常微小。舉個例子,把10000元資金轉投一個年化收益率4%的理財產品,其7天的收益也只有(10000元×7天×4%)/365天=7.67元,即收益率為萬分之七點六七,而券商的傭金如果拿到萬分之五已算不高,雙向征收的傭金將達到千分之一,已經高于7天理財帶來的收益。如果不是徹底離開股市,普通投資者這樣的短線操作明顯難有收益。
第二,有些人認為每到長假前會有大量資金離開股市,從而引發市場的大幅下跌,提前清倉觀望,可以躲過回調陷阱。
筆者認為,這樣的操作意義不大。其實年前的股市和平時的差別并沒有那么大。通過統計5年來春節前的滬指走勢發現,2016年、2018年春節前出現過大幅回落,最晚也在春節前6個交易日觸及階段低點,而后基本保持了節前和節后趨勢的連續性。
第三,也有部分投資者看到近5年來春節后開門紅的幾率較大,認為可以在節前籌錢大量增倉,可以搶到春節“開門紅”。
筆者認為,籌資搶紅包行為也不值得提倡。從近5年春節后首日開盤看,有2年陰線,3年陽線,從比率來看似乎“開門紅”的概率高一些,但投資股票不應建立在賭運氣的基礎上,任何不理性的操作都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再看一下近期A股市場的情況,大盤處于剛剛突破去年5月份以來形成的中期箱體整理的上沿,技術上保持著向上趨勢。A股的整體估值(PE)僅16.40倍,仍處于較低區域,進一步從業績預告的數據來看,52.74%的預喜比例,加上目前已披露業績快報的6家公司均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同比增長,這些都體現出A股走強的堅實基礎。
綜合上述投資行為可以發現,基于節日長假而選擇買賣的操作都存在非理性,而成熟的投資者總是注重價值與趨勢。巴菲特曾說,不要“炒”股,你要買價值,他還說,若你不打算持有某只股票達十年,則十分鐘也不要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