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東吳證券(601555)發布研究報告稱,電網改革的關鍵是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首先必須實現電力信息化,從而實現電網、設備、客戶狀態的動態采集、實時感知和在線監測等。2021年9月,國家電網董事長辛保安表示,未來五年國家電網計劃投入3500億美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其中研發投入90億美元,用于突破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核心技術,電力信息化投資迎來新周期。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電網信息化投資新周期直接受益方,國網和南網旗下信息化企業:推薦遠光軟件(002063)(002063.SZ),關注國網信通(600131.SH);關注和電網有多年合作經驗,掌握流量或核心數據的電力信息化企業:推薦國能日新(301162.SZ),關注東方電子(000682)(000682.SZ)、朗新科技(300682)(300682.SZ)等。
東吳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電網改革的關鍵是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制定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要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000591)發電量實現翻倍。新能源未來將成為新增電源的主體,并在電源結構中占主導地位。新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傳統的電網設計無法適應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因此電網改革的關鍵是提升新能源的消納能力。
電網改革首先必須實現電力信息化:新能源消納對發電、輸變配電、售用電側的信息采集、感知、處理、應用等環節建設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首先必須實現電力信息化,從而實現電網、設備、客戶狀態的動態采集、實時感知和在線監測等。該行認為在“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改革思路下,一方面需要關注電網的整體投資節奏和方向,另一方面需要關注發電、配電、售用電環節的市場化進程。
電源側:由于新能源發電呈現出波動性和間歇性,功率預測、并網控制成為新能源電站必備功能需求,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發電量占比提升,相關考核要求更加嚴格,沙利文預測到2024年功率預測和并網控制系統市場規模約18億元,其中并網控制系統競爭格局相對分散,功率預測系統由于模型調優需要數據和經驗累積,強者愈強,先發者具有一定優勢。
電網側:2020年核心調度系統開始新一輪5-10年迭代周期,市場空間約200億元,電網調度是決定電力系統穩定性的核心環節,國電南瑞(600406)等國家隊優勢突出。在輸變配環節,智能運維有助于降低電網運維成本、運營風險,預計未來有存量700億市場空間,當前無人機、機器人(300024)巡檢、通道可視化等細分賽道眾多,格局分散。
輔助服務:由于電力供給和需求側目前不可能做到完全隨發隨用,因此誕生了電力輔助服務,即除正常電能生產、輸送、使用外,由發電側并網主體、新型儲能和能夠響應電力調度指令的可調節負荷提供的調頻、調峰、調壓、備用、黑啟動等服務。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2》,理想場景下2026年我國儲能市場規模將達79.5GW,2022年-2026年將保持近70%復合增長率持續高速增長,將帶動儲能管理系統、電池管理系統等市場快速發展;虛擬電廠協助電網降本增效,近年來激勵政策頻出,根據國家電網保守預計市場空間500-600億元以上,日前全國首個虛擬電廠管理中心已落地,未來有望快速推進,該行認為虛擬電廠聚合平臺以及配套的軟硬件產品服務為電力信息化企業帶來新的增長潛力,當前入局者眾多,該行看好掌握發電及用電側核心數據的相關企業。
電力交易市場:政策目標2025年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隨著新的市場交易和價格機制形成,參與方進一步增加,現貨和中長期合約交易需求量、交易復雜程度大幅提升,交易結算平臺、輔助交易軟件市場空間有望打開。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技術研發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