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老二收購行業老三,新茶飲的這場收購案,牌面有點大。
新茶飲的高端領域很窄,窄到只容下三家品牌:喜茶、奈雪、樂樂茶。這三家品牌代表了新式茶飲的“天花板”。
近日,這場“天花板”之爭,新增了大變數——奈雪以5.25億元的總對價獲得了樂樂茶43.64%的股份,成為樂樂茶的第一大股東。
(相關資料圖)
有意思的是,在一年前,行業老三曾傳出與老大的“收購緋聞”,最終沒有達成。那么被老大拋棄的老三憑什么會被老二看中?老二逆襲的戲碼又是否會上演?
行業老三的結局與選擇
“兩虎相爭,第三者受傷”是個梗,也是一種常態。
在行業商戰上,獨占鰲頭的老大總想著穩坐山頭,隔斷所有可能的趕超路線;千年老二費盡心思,千方百計地找機會謀求趕超;老三則常常寄希望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有趣的是,在行業老大與老二的競爭中,受傷的往往卻是欲做漁翁的老三。
美團與餓了么的角逐中,百度外賣消失了;王老吉與加多寶的PK中,和其正失敗了;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的斗爭中,非常可樂不見了;耐克與阿迪達斯的競爭中,彪馬解體了。
在新式茶飲中,喜茶與奈雪正是“兩虎”,樂樂茶則正好身處尷尬的行業老三,并最終向行業老二躬下了身。
根據紅星資本局發布的《2022年中國新式茶飲研究報告》,在2021年國內高端茶飲頭部品牌市場份額中,喜茶以23%位列第一,奈雪以15%位列第二,樂樂茶則占有7%,位列第三。
在奈雪收購樂樂茶之前,市場亦有傳聞喜茶將收購樂樂茶。不過最終,雙方之間并沒有達成協議。
面對喜茶、奈雪的“招攬”,為什么樂樂茶最終選擇了行業老二?
有市場人士表示,“任何行業中,就機會和未來而言,聯合老二打老大其實是最好的選擇。”最典型的案例便是歷史上魏蜀吳的三國鼎立。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估值是個重要因素。喜茶創始人聶云宸在朋友圈回應樂樂茶收購案時,表示“在深度了解內部情況、業務數據和狀況后已經徹底、完全、堅決放棄。”
彼時,喜茶欲收購時,樂樂茶的估值達到了40億元,而當下,奈雪以5.25億元完成了樂樂茶43.64%股權的收購,以此計算樂樂茶的估值為12億元,僅為40億的三成水平。
前后1年的光景,樂樂茶估值縮水70%,倘若喜茶真的以40億估值買下樂樂茶,恐怕真買回個“燙手山芋”。
此外,商業模式的共同性或是促成樂樂茶投身奈雪的重要因素。奈雪與樂樂茶的主打模式均為“茶飲+軟歐包”。
對于此次收購,奈雪也表示:“樂樂茶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品牌,尤其是在產品力的打造上,我們的理念是一致的”。
1+1>2能否成立?
全明星選手湊不成一支冠軍球隊,行業老二與行業老三的聯合又能否產生“化學效應”實現1+1大于2?
從時間節點來看,樂樂茶與奈雪的聯合,并不在兩者各自最好的時候,相反頗有抱團取暖的味道。
近年來,樂樂茶的經營不容樂觀。
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8億元、8.70億元,但增收卻不增利,稅后凈利潤分別虧損0.2億元、0.18億元。
在產品創新上,樂樂茶又于2019年下半年陷于“抄襲風波”,被指“卿卿烏龍”等多款新品涉嫌抄襲茶顏悅色。
經營不利反映到門店上表現為門店的陸續關停。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樂樂茶陸續關閉了重慶、西安、廣州的門店,并于2022年2月退出廣東市場。
2022年10月,樂樂茶又關閉了上海五角場萬達店、成都國金IFS門店兩家標桿門店。
奈雪的情況同樣稱不上良好。
2018年至今,奈雪已經連續虧損近5年。根據公司的招股書、財報顯示,2018-2021年期間,公司凈虧損分別為0.66億元、0.39億元、2.02億元、1.45億元,累計達4.52億元。而在2022年上半年期間,奈雪的凈虧損達到了2.49億元,又一次創新高。截至目前,奈雪在4年半的時間里累計虧損了7.01億元。
在二級市場上,頭頂“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同樣遭遇看空。公司當前股價僅為7.21港元/股,較發行價19.8港元/股,已經腰斬。
兩家虧損的企業,相互之間的合作能否做到互補,實現“負負得正”?
對于樂樂茶而言,奈雪的收購注資,無疑解決了公司當下最為需求的融資。要知道,在奈雪的收購之前,樂樂茶的上一筆融資要追溯到2020年。
而自2020年以來,喜茶已經完成了D輪融資,獲得紅杉中國、高瓴資本、騰訊投資等一眾知名機構的5億美元,奈雪更是先后完成C輪、戰投融資、IPO融資獲得超過110億港元的融資。
行業老大、老二在高速擴張,行業老三卻困于資金鏈問題。樂樂茶的窘迫在被收購后得到了緩解。
對于奈雪而言,收購樂樂茶有利于強化品牌價值,更有利于加強華東區域的布局。
事實上,面對經營困境時,奈雪一直在尋求外部渠道,并且已經先后投資過澳咖、怪物困了、鶴所、茶乙己等新式消費品牌。不過與樂樂茶相比,上述品牌影響力相對有限。
樂樂茶同樣是頭部新式茶飲品牌,并且擁有自身廣泛的忠實用戶群體。對于奈雪而言,與其培養一個新的消費品牌,重新完成0到1的過程,收購一個成熟的、知名的品牌更為便捷、高效。
樂樂茶CEO李明博就對媒體表示過,中高端茶飲并未出現第四個品牌,因為品牌的造就是時代紅利的一部分。
此外,奈雪發家于華南,卻受困于華東,樂樂茶則恰好是以華東為大本營。
奈雪2022年半年報顯示,奈雪在華東一共布局了64家門店。這一門店數量在一線城市中僅次于大本營的深圳,甚至高于廣州。
然而,如此大規模的投入卻并不能換來良好的經營利潤。在奈雪財報的核心6城市中,上海門店的經營利潤率僅為-16.2%,是唯一的“負數”城市,并且與深圳的17.1%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2021年中,上海門店的該項數據同樣遠遠落后于深圳,并位列倒數。
奈雪的上海門店“多而不強”,在半年報中,單店日銷售額僅為1.13萬元。樂樂茶在單店表現上則明顯優于奈雪,根據機構測算,樂樂茶在華東區域的單店日銷在3萬-4萬元之間。
此外,樂樂茶常州江南環球港與南通中南城店開業當日營業額更是突破12萬元,在上海之外的華東區域,樂樂茶同樣表現強勢。
樂樂茶在上海、華東區域的強勢正是奈雪所需要的、補短板的“良藥”。
新茶飲的新波瀾?
當一時的“老大”容易,做長久的“老大”難。
大魚吃小魚的戲碼,在任何行業都在上演。當新式茶飲在資本退潮下,行業老二奈雪對于行業老三樂樂茶的收購再度激發了市場對于新茶飲的關注。
有觀點認為,新茶飲的“馬太效應”將日益增強,并購、收購動作將愈演愈烈,扛不住的三四線品牌只能成為頭部品牌的“收購清單”。
也有觀點認為,在不同消費品牌中,“價格帶”是客觀存在的,跨越價格帶進行競爭有可能引起產品定位的不清晰,并影響現有消費者的忠誠度。因此在消費領域,高價格帶品牌主動收購低價格帶品牌的情況并不常發生。巨頭之外的新茶飲品牌是否有足夠的財力進行收購同樣值得考慮。
新茶飲的高端品牌是否會收購低價格帶的品牌?同價格帶之間的競爭又將如何演變?市場的觀點不一,但市場有一個觀點是統一的——奈雪+樂樂茶將沖擊喜茶的老大位置。
最鮮明的證據就是市占率。奈雪+樂樂茶的市占率達到了22%,已經足夠與喜茶的23%分庭抗衡。此外,在門店數上,奈雪+樂樂茶也超過了喜茶。
不過,即便奈雪+樂樂茶仍然需要解決經營模式在成本上的拖累。奈雪與樂樂茶均是“新茶飲+歐軟包”的模式,側重于“第三空間”的打造,而喜茶則是主推茶飲,在店鋪面積所帶來的成本上具備顯著的優勢。
根據東北證券(000686)的測算,奈雪租金占總營收的比重達到了15%-17%,而喜茶則只有7%-9%。
反映到坪效上,喜茶與奈雪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據東北證券的數據顯示,奈雪標準門店和PRO店的年坪效分別為5.1萬元/平米和5.8萬元/平米,而喜茶標準門店和GO店的年坪效則分別達到了9.4萬/平米和12.2萬元/平米。
近年來,對于輕量型店鋪的發展已經成為了頭部巨頭的重要競爭領域,喜茶推出了GO店,奈雪也推出了PRO店,樂樂茶也在籌備“LELECHA FRESH”門店計劃,力求開拓小面積、輕資本的門店。
只不過,奈雪新開的PRO店多數與標準店差異不大,因此在2022年中報中,奈雪再度調整了店面分類,將標準店與差異不大的PRO店合并為“第一類茶飲店”,而將位于相對較低等級的購物中心及寫字樓、社區等其他位置的第二類PRO店稱為“第二類茶飲店”。當前,奈雪的第二類茶飲店僅為128家,占比14.87%。
當然,奈雪的降本方式并不僅僅局限于新型店鋪的研究,公司還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數字化轉型,包括自動化設備及對整體SO優化。如果上述方法能夠共享應用于樂樂茶,將有效攤薄投入成本,也對單店成本有所助力。
時至今日,新茶飲的高端品牌,已經很難容下新的品牌,在這場高端競爭中,雙虎斗的最終勝者會是誰?
關鍵詞: 東北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