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貝利泰陶瓷磚智能化流水線
“你可以要任何顏色的T型車,只要它是黑色的。”100多年前,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說這句自相矛盾的話時,應該是底氣十足的。彼時,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在福特的工廠里出現,大規模流水線帶來了生產方式的一次偉大革命。而低成本、易晾干的黑色漆的發現,更使黑色車身成為福特汽車標配。那時候,即使你想擁有一輛其他顏色的福特汽車,但也別無選擇,這就是大批量生產時代的現實。
但是時至今日,即便是撞衫也變成了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個性化、定制化的柔性生產正在取代單一品種大批量規模化的生產,成為新的社會所需。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更是為柔性生產開拓了新的疆界。
作為制造業大省,河南正借助智能技術的力量,將柔性生產轉變為新的競爭力,在這一輪個性化、定制化需求浪潮中占據高地。
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加持,柔性生產讓河南制造更高效
在乘用車行業,依靠標準化的產品和高自動化的流水線,小到一顆螺絲,大到組配安裝,都在統一參數和標準設定之下,進行著大批量的復制粘貼式的生產。這是否也是你印象中的制造業企業生產線場景?但是在客車制造大企業宇通客車,卻是另外一番光景。
“不同于乘用車行業,客車市場具有小批量、多品種、定制化的特點,不同客戶購買車輛的用途不一樣,對產品的性能、配置、外觀、座椅等都有不同的需求。基于此,宇通不斷優化完善管理模式和生產方式,實現了通過十幾條生產線來滿足上百種車型的高效生產。”宇通客車智能制造項目相關負責人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說。
據介紹,自2004年開始,宇通客車便在產供研銷等環節持續加大對信息系統的投入,通過ERP(企業資源計劃)、APS(高級計劃排產)、MES(制造執行系統)等系統的構建和集成打通,實現了數據的流動和共享,為面向客戶訂單的快速交付提供了技術支持;在自動化設備投入方面,整車電泳流水線、前后圍、側圍焊接工作站、視覺玻璃打膠機器人、涂裝換色系統等都是行業首次使用。信息化和工業化技術的融合應用,保證了柔性化生產下的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質量。2018年,“宇通客車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成為全國客車行業首家通過國家驗收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
“現在消費者追求的不僅僅是產品品質好,同時還追求產品的差異化。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考驗企業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的柔性應對能力,這也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競爭力。”上述負責人說。
類似的場景也在中原內配同步上演。作為擁有全球最大主機市場的制造業企業,中原內配成立于1958年,業務覆蓋了活塞動力組件、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智能駕駛等眾多領域。2018年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15%,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
近年來,為有效滿足高端客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中原內配搭建了1X8N智能制造系統,通過工業互聯網技術,對人、機、料、法、環進行全過程控制。從響應顧客需求,到接受訂單、尋求生產和合作、采購原材料、共同進行產品設計、制定生產計劃,再到付諸生產,整個環節都通過網絡聯接在一起,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沿著客戶需求傳遞,全面協同公司內外部資源,確保最終產品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
柔性生產滿足消費者多樣需求,讓每一塊瓷磚實現私人定制
所謂柔性化生產,簡單來講就是生產系統能夠圍繞需求變化快速轉換產品,實現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這種快速轉換還反應在生產成本不增加甚至降低的前提下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如果說福特汽車的標準化流水線生產模式,使當時大多數美國人民第一次買得起汽車,那柔性化生產帶來的個性化、定制化需求的滿足,就將使普通消費者從賣方主導的模式中得以釋放,“隨心所欲”定制自己想要的產品。
在安陽內黃縣的貝利泰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陽貝利泰),這種個性化、定制化的生產模式正發揮到極致。
“客戶在家中拍攝一張想要的瓷磚樣式,我們經過設計處理,最快兩個小時就可以將產品拿出來。”該公司副總經理韓復興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貝利泰電子商城,消費者或經銷商可以借助平臺的瓷磚鋪貼設計的DIY工具,選擇現有方案進行組合,或者自主進行拼接設計,也可以進入設計師端,由來自國內、意大利、美國的知名設計師進行產品設計,訂單提交之后進入訂單池,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等系統將自動根據訂單的原料、模具、運輸等不同需求,形成排產計劃,實現定制化生產。
據了解,安陽貝利泰成立于2013年,是專注于高端小規格瓷磚產品制造的國際化企業。近年來,安陽貝利泰把智能制造作為搶占高端市場的突破口,通過實施智能化改造,生產效率提高了33.6%,運營成本降低33.3%,產品升級周期縮短76.7%,產品不良品率降低62.5%,實現了大規模定制生產和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生產并行,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大大提升。
鄭州大信家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信家居)發明的“易簡”大規模個性化模塊化智能制造模式,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客戶及消費者在后臺發出購買需求后,大信家居自主研發的設計軟件及ERP管理系統會自動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將產品的生產分配到不同的生產單元,實現個性化的定制和配送。
據悉,自2005年起,通過對產品的原創設計、生產系統和智能分揀的系統再造,大信家居自主研發的軟件系統,將用材率從世界行業水平的76%提高到94%,綜合成本降到同行的二分之一。
有業內人士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技術條件下的柔性生產其實剛好貼合了這一需要,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決。”
制造業真正的未來是什么?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或將是答案
顯然,不論是對傳統單一品種大批量規模化生產的改進升級,還是對普通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柔性生產+智能制造這對新搭檔正以“革新者”的姿態走來。
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西三看來,智能制造是新的技術條件下對柔性化生產的一種概念迭代,也可以把新技術條件下的柔性化生產理解為智能制造的目標和方向。它帶來的是制造業效率的全面提升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成本的降低。
早在2016年,馬云就曾公開表態:“過去的三四十年,我們希望把一切非標準的東西變成標準化,未來三十年很多標準的東西我們要把它非標準化、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將會是真正的未來。”
這點也在今年4月份發布的《中國托盤自動化應用白皮書》中得以印證。白皮書顯示,中國的制造業在向智能化、柔性化轉型方面擁有巨大潛能和強勁需求,84.3%的用戶明確表示在1~3年內有柔性自動化需求。
河南作為制造業大省,目前正站在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邁進的關鍵節點,智能制造產業已經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智能制造工作也正向擴大示范、整體推進的新階段邁進。在此期間,河南制造業向智能化、柔性化轉型的需求不言而喻。
“相比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河南制造業智能化的水平還有待提升,但在一些行業、一些企業已經走在全國前列。”相關業內人士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表示,河南雖然在發展柔性化生產方面起步較晚,但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面對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的大趨勢,河南更需迎頭趕上。
“未來,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快速發展、工業軟件的云化轉型、人工智能的多環節滲透以及5G網絡建設的加快推進,柔性化生產將得到更多平臺的支撐,與現有技術實現更好的融合,同時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的門檻將降低,柔性化生產將得到更大規模的普及。”趙西三對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說。
相關業內人士預計,柔性化生產將成為提升現代制造企業競爭力的優勢創新點,也將是制造業由訂單驅動到智能生產轉型的切入點與改革發力點。在此期間,河南制造應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