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本報訊 (記者閆 利 文/攝)PET回收塑料瓶制成的環保手提袋、可回收重復利用的快遞包裝盒、從育種環節開始減碳的“碳中和大麥”……消費品行業的綠色發展不僅體現在生產鏈上應用低碳技術,更體現在上下游供應鏈的協同減碳。日前,在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上,歐萊雅聯合菜鳥、微軟中國、華熙生物、三櫻包裝等十大戰略供應商共同發布減碳宣言。發揮供應鏈上下游減碳優勢,與供應商協同促進“全價值鏈”碳中和,正成為消費品行業關注的重點。
在消費行業的“全價值鏈”碳中和之路論壇上,CDP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中國副主任李蜚表示,消費品行業的產業鏈相對復雜,鏈條長,包括原材料的生產、運輸加工等諸多環節。消費品行業更能帶動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形成整體的協同減排或是碳中和的合力局面。有研究指明,對于消費品行業而言,80%的碳排放聚焦于供應鏈端,品牌方如何與供應商或者供應鏈展開進一步的合作,是實現碳中和的重中之重。
市場上活躍著各種“零碳產品”“低碳產品”,相較于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各種復雜節能減排技術,消費者對寫在產品包裝上的“碳中和”原料和拿到手的循環包裝更為關注。
事實上,諸多品牌在減碳道路上早已開啟行業上下游共同發力模式。大麥是啤酒產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2016年百威亞太與江蘇農墾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通過土壤健康管理、減少化學品使用、增加田間生物多樣性等方法從源頭減少碳排放,探索“碳中和大麥”,逐步形成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另外,百威亞太計劃在2023年內再完成播種8萬噸大麥(涉及土地16萬畝)實現碳中和。
歐萊雅則對原材料種植和收獲階段進行評估和管理,保障產品源頭的可持續實踐。在打造綠色供應鏈的過程中,其致力于推廣在電商物流中使用更可持續的包裹解決方案。據介紹,早在2018年,歐萊雅中國便攜手相關企業開始在物流中使用無膠帶、易撕拉的綠色包裹,將填充物和外包裝都替換為環保可循環材料,并在旗下品牌推廣應用。截至2022年底,歐萊雅中國已寄出1.49億個綠色包裹。在此基礎上,歐萊雅聯合菜鳥于2022年在杭州發起了“循環包裹”的嘗試,相較于傳統包裹的單次使用,循環包裹可以被重復使用40次。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減碳行動中將目光放到產品的上下游供應鏈上。對此,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處長、低碳和綠色發展產品線總監于潔表示,在涉及耗能的眾多行業中,消費品行業比較特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所關注的減碳目標應該更多地聚焦在整個供應鏈上。隨著消費者對品牌相關減碳行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這不僅要求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上下游各環節實現減碳,更要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后能得到相關“碳信息”,了解到產品在節能減排方面發揮了多大的作用。
于潔建議,消費品行業企業在與供應鏈協同減碳的過程中,第一步要先“摸清家底”,做好對供應商的盤查工作,了解每一個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材料碳排放量是多少。第二步需要設置長遠的目標,例如到2030年、2050年總體減排量,明晰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第三步是建立行業自身的減碳生態系統或者低碳供應鏈系統,以完成未來在碳中和道路上的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