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荒山坡,如今被一望無際的油茶樹染綠,正果滿枝頭。10月中旬,光山縣油茶果將進入收獲期。
短短十年光景,光山縣利用昔日荒廢的淺山丘陵種植油茶樹已達到22.7萬畝,成為該縣精準脫貧的一項特色支柱產業,油茶樹在當地被親切地比喻成“鐵桿莊稼”“搖錢樹”。
向陽而生,光山縣油茶產業蓬勃發展
9月17日上午,正在河南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光山縣槐店鄉司馬光油茶園。在油茶園展廳,習近平仔細了解光山縣發展油茶產業、推動脫貧整體情況。天空飄著毛毛細雨,油茶園綠意更濃。習近平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和管理人員交流,實地察看油茶樹種植和掛果情況,詢問鄉親們家庭、務工和收入情況。
藏在大別山深處的光山油茶產業,迅即引起廣泛關注。
9月28日,天剛擦亮,油茶農藝師李芳啟開著車,到承包的山頭上巡視油茶樹,看著栗子般大小的油茶果在晨曦中閃爍,他臉上不自覺地帶著笑容。
李芳啟告訴記者,他兩年前承包800畝荒山種油茶樹,今年掛果,跟種地比起來,效益不可同比。
“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是當地人對油茶效益的形象說法。李芳啟指著一棵較大的油茶樹給記者算賬,一棵油茶樹平均能產60斤到80斤的油茶果,一畝可種植油茶樹80~100棵左右,“如果能將油茶果深加工全部榨成茶油,按每斤100元市場價來算,一畝地能產生近萬元效益。”
對于油茶樹來說,油茶果的穩產收獲期理論上可達80年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鐵桿莊稼”。“也就是說,到后期管理成本都在下降,可能收益會更高。”李芳啟說。
這些為丘陵披綠的油茶園,在十年前則是另外一番光景。
據介紹,光山縣是全國油茶生產緯度最高的縣之一,丘崗和淺山區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63.9%。此前,約50萬畝丘崗種植效益不高都被荒廢,不少當地人選擇外出打工。
守著“金銀山”,卻沒有“搖錢樹”。2009年,光山縣委、縣政府印發《關于大力開展油茶工業的決議》,將油茶工業作為光山縣復興林業的突破口,“油料上山”作為光山縣一項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興產業。
“和湖南、江西等油茶主產區相比,發展較晚的光山縣油茶樹品種更為先進,反而成為光山油茶產業的優勢。”李芳啟說。
到今年9月,光山縣油茶種植面積達22.7萬畝,油茶產業成為該縣一張燙金名片。
龍頭引領,“藍天們”成為油茶產業中流砥柱
從荒山到油茶園,看似簡單改變,實則經過艱難的蛻變。激發油茶樹的種植熱情,需要構建油茶樹種植、油茶深加工等多環節的閉環,并完成與市場的對接。
河南藍天茶葉有限公司(下簡稱藍天茶葉)和隸屬于藍天集團的河南藍天茶油有限公司(下簡稱藍天茶油),是光山縣茶產業與油茶產業兩大特色產業的推動者和先行者,藍天茶葉總經理李建對此感慨頗深。
李建告訴記者,散戶無法承擔產業規模化的重任,需要龍頭企業來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藍天集團走出一條“先將農戶的荒山荒坡統一流轉到公司,由公司統一種植,聘請周邊農戶按照公司標準化管理模式進行規范管理,進入采摘期后,再將油茶園承包給周邊農戶,收益由公司與農戶共享”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這種看似很簡單的角色與關系轉換,不但讓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公司發展的許多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
陸羽《茶經》記載:“淮南茶,光州上”,其中所述的光州包括現在的光山縣。盡管當地種茶歷史悠久,但在2000年前后,光山縣的種茶仍以零星散戶為主,無法形成規模。
2002年,時任藍天集團董事長的李萬枝回鄉投資藍天茶葉,希望村民共同種植茶樹,發展茶產業。參與其中的胡樓村村支書楊家智回憶,當時部分村民有抵觸,“當面質疑我,如果不種糧食,以后吃茶葉嗎?”楊家智笑著說。
為了打消村民顧慮,藍天茶葉給村民每畝地贈送8000株茶苗,每畝地每年600元管理費及300斤餅肥,同時承諾茶葉以高于市場價5%進行收購。光山縣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形成了以藍天茶葉為核心,覆蓋周邊26個行政村、27萬畝茶園的核心茶產區,讓茶產業成為光山縣的一張名片。
有了茶產業發展的鏡鑒,在油茶產業上,光山縣同樣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路子,通過龍頭企業或合作社流轉土地科學管理,來實現油茶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光山縣共有43家油茶公司和合作社,“全家福”“聯興”“司馬光”“馮大山”等油茶商標品牌順勢崛起,油茶種植分布15個鄉鎮,“藍天們”成為油茶產業發展的堅強后盾。
產業扶貧、農民增收,光山縣擬加大油茶產業面積
“油茶產業輻射帶動3689戶貧困戶增收,常年解決6000多名農民就近就業,實現人均年增收2800元。”在司馬光油茶園展示廳中,一組數據吸引著每個到訪的游客,導游告訴記者,在荒山坡中生長的油茶樹不與糧食爭土地,采果時節正好錯開村民干農活的時節,當地百姓能增加不少收入。
熊傳朝被稱為藍天茶油的“施工隊”隊長,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組織閑散村民去油茶林割草。他告訴記者,對于生長在荒山坡上的油茶樹來說,后期管理方便,但是怕“山火”,還怕雜草爭養分,因此割草成為油茶園一大管理項目,而每年約有180天屬于割草期。
“割草可以防山火,但又不能除草根,油茶林用的都是荒山坡,草根可以保持水土。”熊傳朝表示,每天約有15名工人跟著他割草,“工人不固定,每天微信群中預約,干一天工資就是100元,一些固定的工人,每年趁農閑有9000元收入。”
對于油茶樹來說,油茶果的采摘也只能依靠人工,工人摘得的油茶果則按每公斤4角至6角的價錢來核算薪酬,多的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當地一些村民小面積種植油茶樹,其產出的油茶果通過賣給藍天油茶這些深加工企業,也有了穩定的銷路。
“收獲期能達幾十年的油茶樹是‘鐵桿莊稼’,栽下后對我們來說就是穩定收入和‘搖錢樹’,只要樹在,我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李芳啟說。
為支持本土油茶企業和合作社做大做強,此前光山縣也在持續加大金融、財政的扶持力度。據了解,光山縣政府從2010年開始,對油茶100畝以上的成片造林,驗收合格后當年每畝補助100元,對采用三年生油茶大苗造林的農戶,按實際栽植數量每株補助3元,連續補助三年。
據透露,未來光山擬推進新一期的“國家油茶綜合示范園區建設項目”的推進。未來或新增超10萬畝的油茶林面積。此外,精品茶油加工廠、油茶科普研發中心以及生產道路、護林房、排灌等基礎設施也正在逐步完善。
依托退耕還林項目帶動的光山油茶產業,不僅迎來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還帶來了農民的增收致富,“一退一還”之間,百姓在油茶樹中榨出了“金豆豆”。
鏈接
提起油茶,人們大多只會想到湖南、江西這樣的主產區。但是,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地處全國油茶種植的最北邊緣線,發展油茶同樣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里油茶生長好、長勢強,是河南省油茶發展的主產區。
油茶油是由油茶果壓榨而來,不含芥酸、膽固醇和其他添加劑,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油酸達80%~83%,亞油酸達到7%~13%,并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適宜三高人群、孕產婦及嬰幼兒食用。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提升及對健康的追求,茶油市場需求也呈井噴趨勢。
此外,油茶樹全身都是寶:初榨之后的茶籽餅粕中含有的茶皂素、茶多糖、茶多酚,可廣泛應用于農藥、醫藥、日用化工等行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