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擔憂的風險還是來了。成立已有19年的科信技術(300565.SZ)經營業績可謂一敗涂地。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8億元,同比下降41.95%,凈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同)則虧損0.49億元,同比大降334.29%。
科信技術于2016年11月22日闖關IPO登陸創業板,從上市當年開始,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就持續下降。在連降三年后,今年陷入虧損。
科信技術經營業績不佳,市場早有預期,那就是其存在十分明顯的大客戶依賴癥。
招股書顯示,2013年至2015年,公司90%以上銷售收入來自中國移動等三大通信運營商及中國鐵塔,其中向中國移動銷售的收入占比依次為60.63%、70.61%、40.29%,2015年來自大客戶的貢獻首次低于50%。2017年、2018年,第一大客戶貢獻的銷售占比分別為58.54%、63.79%,接連上升,而公司向其銷售收入逐漸萎縮。
對此,科信技術解釋稱,4G網絡建設步入尾聲、相關投資大幅減少,5G尚未規模化商用,電信運營商的大規模招標尚未開始,在有限存量空間內,通信設備制造廠家競相降價競爭以獲得訂單,公司經營業績因此持續下滑。
經營陷入困境,大股東也散伙套現。11月21日,科信技術披露,原控股股東一致行動協議到期不再續簽,公司因此進入無主狀態。
前腳宣布散伙,這些原控股股東成員后腳就宣布了10.62%股份的減持套現計劃,撤退意圖顯露。
上市第四年深陷虧損
業績一而再、再而三的下降,進入第四年,科信技術還是未能逃脫虧損的命運。
三季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科信技術實現營業收入2.4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26億元減少1.78億元,同比下降41.95%。凈利潤為-0.49億元,去年同期為0.21億元,由盈轉虧,同比大降334.2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0.5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0.11億元大降551.56%,同樣盈轉虧。
從單個季度看,今年一二三季度,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46億元、0.92億元、1.1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3.56%、46.27%、14.96%,三季度營業收入最高,降幅最小。然而,對應的凈利潤虧損金額為0.22億元,同比銳降732.72%,扣非凈利潤為-0.24億元,降幅高達1028.27%。一二季度,其凈利潤為-0.18億元、-0.08億元,下降幅度為327.89%、188.53%。由此可見,公司凈利潤呈現虧損擴大趨勢。
科信技術成立于2001年8月28日,2016年11月22日上市。闖關IPO的三年關鍵期,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34億元、4.91億元、7.67億元,對應的凈利潤為0.51億元、0.58億元、0.63億元,凈利潤的增速雖然不大,但做到了持續穩步增長。
然而,科信技術甫一上市業績就變臉。2016年當年,其實現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7.08億元、0.6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7.62%、1.661%。這還是微降,此后是加速下降。
2017年、2018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71億元、5.4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5.20%、19.19%。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59億元、0.17億元,降幅為4.86%、71.60%。其中,去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0.04億元,同比大降121.76%。這是公司上市以來首個季度虧損。
去年四季度虧損趨勢延續至今年,不出意外,今年將是科信技術的首個虧損年。
高度依賴大客戶
高度依賴大客戶是科信技術陷入虧損的主要原因,而這一風險,早在公司IPO之時,市場就曾擔憂過。
科信技術主營業務為ODN產品(光分配網絡)、無線接入產品等,其產品銷售對象主要為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及中國鐵塔公司,公司90%以上的銷售收入來自三大運營商及鐵塔公司。
IPO前夕,即2013年至2015年,科信技術銷售收入分別為4.34億元、4.91億元、7.67億元,其中,向三大運營商及鐵塔公司銷售的收入分別為4.17億元、4.71億元、7.54億元,占比依次為95.98%、96.10%、98.18%,占比逐年上升。
在三大運營商及鐵塔公司中,中國移動長期位居第一大客戶之位,科信技術向其銷售收入的占比分別為60.63%、70.61%、40.29%。公司向中國聯通銷售的收入占比相對較為穩定,向中國電信銷售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15年,公司首次向中國鐵塔銷售,占比達到24.08%。2015年,向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首次低至50%,科信技術似乎擺脫了對中國移動的依賴。
然而,上市之后,科信技術的客戶集中度更高。
2016年,公司向前兩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約為65%,與2015年基本持平。2017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79%,2018年為76%。其中,向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占比為58.54%、63.79%%,再度上升。
由于科信技術未詳細披露前五大客戶名單,如果公司客戶結構未發生大的變化,第一大客戶無疑仍然是中國移動。雖然公司向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占比提升了,但銷售收入卻在下降。2017年、2018年,其向第一大客戶銷售金額分別為3.93億元、3.46億元,逐年下降。同期,向第二大客戶銷售金額為1.40億元、0.66億元,萎縮得更厲害。
對此,科信技術稱是行業處于由4G邁向5G的過渡期,客戶減少了4G資本開支,5G尚未規模化商用,這是公司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大客戶戰略方向調整,科信技術的經營業績因此受到沖擊,這就是大客戶依賴癥爆發的結果。
原控股股東散伙減持
不僅經營業績不佳,議價能力不強的科信技術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上市首年末,科信技術應收賬款(賬面價值,下同)為3.2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6.47%,占期末總資產的30.10%。2017年、2018年,應收賬款分別為2.93億元、2.91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43.67%、53.59%。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應收賬款為2.91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17.34%。
數據表明,科信技術回款能力越來越弱。與此同時,公司壞賬損失和存貨跌價損失也居于高位。2016年至2018年末,其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0.15億元、0.11億元、0.13億元。
經營陷入困境,股東似乎也有些灰心,紛紛減持套現。
今年11月21日,科信技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張鋒峰、陳登志、曾憲琦三方達成的一致行動關系,將在11月21日到期后自動終止,不再續簽。公司由原三名一致行動人共同控制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及無控股股東。
上述控股股東散伙僅三天,11月24日下午,科信技術公告稱,董事及財務總監張鋒峰、董事曾憲琦、持股5%以上股東唐建安、云南眾恒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分別向提供《關于計劃減持股份的告知函》,計劃合計減持公司10.62%股權。以11月22日收盤價12.14元/股計算,本次減持,或將套現2.68億元。
除了原控股股東成員減持外,持股5%以上股東深圳市珠峰基石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也頻頻減持。據長江商報記者粗略統計,其2017年、2018年通過二級市場減持,累計套現約0.68億元。
二級市場上,科信技術表現較差。上市之初,其股價一度達到51.35元/股,而昨日收盤價僅為11.38元/股,最大跌幅已達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