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實習記者 暴夢川文/攝)奶站,是70后和80后的記憶。隨著時代變遷,超市越來越多,外賣發展越來越快,奶站這個有著時代符號的實體店逐漸消失。但近一年,北京出現了很多社區奶站。
記者走訪發現,由于乳制品種類豐富、價格低,這些開在社區周邊的奶站不僅受到居民的喜愛,也為乳制品消費注入了新活力。
(資料圖)
價格低 品類多 便民奶站受歡迎
傍晚6點多,朝陽區農光動力社區附近的一家名為“牛奶便利”的社區奶站里聚集了許多消費者。冷藏貨架上,擺放著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數十種品牌的鮮奶和酸奶產品。
“奶站里的鮮奶不僅品牌多,價格也比超市里低很多。”正在購買鮮奶的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該消費者購買的是一款凈含量900毫升的三元極致有機鮮牛乳,價格為18元一瓶,而同樣的產品,超市零售價為23.9元。
而在武圣東里小區附近的武圣奶站,“酸奶10元兩瓶”“純牛奶特價35元一箱”……各種牛奶、酸奶產品的促銷廣告被店主張貼在店外,該店店主告訴記者,“我們主打的就是薄利多銷。”
打動消費者的還有牛奶新鮮程度。以鮮奶為例,記者發現,“牛奶便利”里大部分鮮奶產品標注的生產日期為銷售當天或前一天。“這里的鮮牛奶都是我們每天早上新進的產品,保證消費者每天能夠喝到最新出產的鮮奶。”
憑借新鮮、種類豐富、性價比高,這些奶站很快就俘獲了周邊社區的居民。“牛奶便利”的店主告訴記者,開業以來,每天在這里購買乳制品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飲奶意識提升帶動便民奶站發展
除了北京,近年來,社區奶站在全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廣州部分小區甚至出現了無人智能奶站。
近乎消失的奶站為何能重新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且越來越多?在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奶站的“起死回生”靠的是接近社區、接近消費端的便利性。
“相較于超市,社區奶站的渠道費用更低,離消費者更近,產品性價比更高,為乳企增加了銷售渠道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了便利。”宋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牛奶便利”的店主認為,消費者喝奶意識的提升也帶動了便民奶站的發展。“如今來店里購買乳制品的消費者一半以上是老客戶。“有的消費者基本上隔一兩天就要來一趟,大家的喝奶意識和頻率明顯要高過前幾年。”該店主表示。
《2023中國奶商指數報告》顯示,自2018年以來,中國奶商連續6年保持穩步增長,深層次原因是從喝奶意識到行為深度滲透。6年來公眾喝奶意識得分穩居高位,人們養成了喝奶的好習慣,每日喝奶變得常態化。
雖然公眾的飲奶意識有明顯的提高,但是從乳制品人均消費量來看,增長潛力仍然不小。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約43千克,與2010年相比提高了48.3%,而世界人均奶類消費量140千克,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僅為世界人均的“零頭”。
在宋亮看來,社區奶站的不斷涌現為乳制品消費注入了新活力,對提升乳制品人均消費量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發布的《中國乳制品消費擴容提質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2030年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將分別突破45公斤、50公斤,消費模式更加多元等目標。
宋亮認為,在乳制品消費提質升級的背景下,社區奶站帶來了更加多元的乳制品消費模式。同時,社區奶站和超市之間也將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成為乳制品銷售市場中的重要力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乳制品消費場景。
關鍵詞: